不產咖啡豆的“青島后花園”,因何飄散咖啡香?

從云南甚至海外運來的咖啡豆,與本地鮮奶制成的奶粉,在智能化生產線上相遇
不產咖啡豆的青島后花園,因何飄散咖啡香
盛夏時節,雀巢萊西工廠的烘焙車間氤氳著濃郁的咖啡香氣。成立于1866年的雀巢集團,總部位于瑞士,是全球最大的食品飲料集團之一,也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之一。
萊西,這個青島“后花園”,承載著雀巢集團在亞洲的多個“唯一”:大中華區唯一的液體乳制品工廠、唯一的速溶咖啡工廠,更是亞洲、非洲、大洋洲唯一具備嘉寶品牌濕產品產能的基地。這里不產一粒咖啡豆,當地人也沒有飲用咖啡的傳統,卻源源不斷生產著供應全國市場的雀巢速溶咖啡。
從1994年第一鏟土奠基至今,30多年來,雀巢在萊西持續加碼,這個青島的“后花園”,早已超越了一座工廠的范疇——設立了咖啡廠、產品創新中心、即飲咖啡管理委托中心、嘉寶果泥生產線……今年2月,雀巢1.8g咖啡小條包生產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1億元,主要從事小包裝速溶咖啡生產、銷售,計劃今年10月竣工投產。
你或許好奇,為什么是萊西?
1994年,當雀巢在萊西建立首家乳品廠時,誰也沒想到這片土地將與咖啡結緣。來考察的雀巢高層發現:山東半島與咖啡原產地埃塞俄比亞同處北緯36度,年均超2500小時的日照與溫帶氣候,竟與咖啡樹原生環境驚人相似。這讓萊西在乳業基地之外,意外獲得了咖啡產業的入場券。
但真正讓咖啡生產線落地,靠的是萊西日漸成熟的奶源優勢——咖啡伴侶需要鮮奶,在萊西,能實現咖啡與奶的無縫協同。2000年,雀巢規劃亞洲咖啡產能時,萊西憑借三年內從日供奶0.5噸躍升至80噸的奶源基礎,以及青島港的物流優勢,擊敗多個沿海競爭對手。
“當年,雀巢的技術員手把手教我們建牛舍、選牛種、控制飼料配比,還從外地請來獸醫培訓我們。”養牛大戶劉長順的賬本上,清楚地記錄著產業鏈帶來的改變:2005年交售鮮奶年收入7萬元,2015年已升至25萬元。
以雀巢為龍頭,萊西市實行“公司+養殖小區+養殖大戶”的組織模式,并推行“融資租賃+履約擔保”模式,解決了大型牧場購置奶牛的資金缺口,帶動萊西280余戶養殖大戶飼養奶牛7.47萬頭,牛奶年生產能力20萬噸,使萊西成為山東存欄奶牛數量最多的市(縣)和全國重要的奶源生產基地。
在雀巢咖啡工廠的無塵車間,從云南甚至海外運來的咖啡豆,與本地鮮奶制成的奶粉,在智能化生產線上相遇。這條每小時處理1.2噸原料的生產線,蘊藏著萊西咖啡產業的發展“密碼”,也折射出跨國企業與縣域經濟的相互成就。
據了解,咖啡原料最初90%依靠進口,如今云南豆占比已提升至20%,奶粉實現本地供應,包裝材料由青島本土企業提供。這種扎根式的產業生態,使萊西工廠成為雀巢全球體系中為數不多同時生產咖啡與奶制品的基地。
針對雀巢這樣的重點外資項目,萊西市組建了由市領導牽頭的重點外資項目“鏈長制”和“雀巢項目服務專班”。該專班為超高溫滅菌奶等項目在用地、環評、能源供應等方面,提供“管家式”服務。
歷經30年成長與發展,雀巢在萊西已建成液體乳制品和速溶咖啡兩個工廠,一個即飲產品創新中心,一個即飲咖啡管理委托加工部,并形成集食品研發、加工、包裝、儲存、運輸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據介紹,雀巢萊西工廠年產值突破60億元,研發上市新品33款,年總產量達45萬噸。其間,雀巢至少6次增資擴產。
從青島“后花園”到世界咖啡版圖新坐標,這個不產咖啡豆的小城,用30年時間將自己編織進全球咖啡產業網絡——在這里,每一杯速溶咖啡都飄散著太平洋季風與齊魯沃土交融的獨特芬芳。
青島市委黨校教授劉文儉表示,雀巢在山東持續加碼,打造出跨國公司與地方經濟攜手發展、相互成就的路徑。當前,山東吸引外資的“磁力”正加速升級:從傳統的成本、資源優勢,向產業配套支撐的“供應鏈韌性”與高效服務賦能的“營商環境競爭力”深化拓展。(張曉帆 魏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