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托育服務“3+”模式讓生育友好可感可及

早上8:00,年輕的寶媽牽著孩子走進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市中街道文匯社區,放心地把孩子放在未來小區“匯愛娃”托育園;社區服務站內,幾位銀發老人把孩子送到向日葵親子小屋后,便在隔壁活動室練書畫、唱紅歌、打撲克,樂享晚年生活;小區微工廠內,“媽媽崗”員工靈活調整工作時間,從容應對學校的臨時通知……
從原先單純的臨時托育,到如今的多元化、全維度服務,文匯社區用創新實踐,解決了家庭普遍存在生育養育痛點、難點,用一套配套支持措施的“組合拳”,幫助社區家庭實現工作、育兒、生活的平衡,響應了群眾在生育領域更加個性化、具體化的政策需求,探索出一條讓“生育友好”更加可感可及的新路徑。
“托育+親子小屋”,打造科學育兒共同體
近年來,隨著國家相繼放開二孩、三孩政策,“嬰幼兒無處托管”“依賴老人照護”“早教成本高昂”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出現。如何更好地滿足家庭多元化的生育意愿,是推動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關鍵所在。
“為破解這一困境,2022年8月,文匯社區在市、區兩級計生協會的指導支持下,在未來小區紅色家園服務站內打造了科學育兒陣地‘向日葵親子小屋’,由專業人員對嬰幼兒家庭開展親子服務指導,給嬰幼兒提供一個安全、溫馨的活動場所,給嬰幼兒父母帶來免費的科學育兒知識。”濱城區文匯社區黨委書記、社區計生協會長張寶然介紹說。
據了解,該向日葵親子小屋劃分活動區、游樂區、閱讀區等功能區, 面向轄區內0-3歲嬰幼兒家庭免費開放,每周定期開展親子活動。不僅給嬰幼兒提供一個安全、溫馨的活動場所,也給嬰幼兒父母帶來免費的科學育兒知識。“我經常帶孩子到親子小屋來玩,親子活動非常豐富,還有專業的老師通過家長課堂教我們怎么帶娃,非常有用!”家住未來小區的寶媽張艷霞說。
同年9月,社區在服務站對面融入式打造全市首家公建民營家庭式托育園——匯愛娃托育園,由優質專業第三方——愛丁國際早教進行管理和運營,開設混齡托班1個,可提供10個嬰幼兒托位,入托方式可選擇半日托、全日托。社區提供免費場地,托育園自主經營,收費也相對更低廉。周邊家長就近送托,大大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據了解,濱州市聚焦“放心托育,方便可及”的群眾訴求,打造“親子小屋+托育服務”相互聯動新模式,讓群眾享受便利安心的托育服務。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服務機構301家,總托位數17487個,每千人口托位數4.51個,初步形成社區辦托、單位辦托、幼兒園辦托、醫療機構辦托、家庭托育點等多元供給模式。同時深入實施“向日葵計劃”,全市共建成92家“向日葵親子小屋”,覆蓋所有鄉鎮(街道),不斷滿足家庭育兒需求,為嬰幼兒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托育+托老”,探索代際和諧共融路
在文匯社區構建的“一站式服務矩陣”中,不僅聚焦“一小”服務,也特別關注“一老”的需求。老年活動室、書畫室、舞蹈室等休閑娛樂空間,為辛勞帶娃的老人們開辟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專屬空間。
在向日葵親子小屋活動區域對面的閱讀區里,現有藏書8000余冊,并專門設立了0-3歲嬰幼兒閱讀區,包含繪本類、故事類等書籍1000余冊,2019年該閱讀區獲濱州市“我最喜愛的親子閱讀基地”。同時,服務站還設置了書畫區、健身活動室、娛樂區、醫保服務站等開放式區域。
“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由于年輕人忙于工作,照護嬰幼兒的日常工作日通常由老年人承擔多一點。”服務站工作人員介紹,“老人帶孩子過來參加活動時,嬰幼兒由親子輔導員或者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照顧,老人們就可以在這里寫寫畫畫、健身娛樂、談心拉呱,兩不耽誤。”
說起對服務站的感受,78歲的高愛杰老人贊不絕口。“自從建了服務站,我每次把孩子送到向日葵親子小屋,就能來這里看看書、唱唱歌、練練八段錦。我們組了個歌唱團,這幾年學了60多首革命歌曲了!社區給我們老人非常大的照顧和關懷。”高愛杰說。
“托育+媽媽崗”,實現育娃就業兩不誤
與向日葵親子小屋相輔相成的社區“微工廠”,為年輕寶媽搭建起靈活就業平臺。“前些年,社區工作人員在日常走訪中發現,一些年輕寶媽、家庭主婦因接送孩子、照顧老人等,日常找工作比較受限。”張寶然說。
為了解決這一群體的靈活就業問題,2022年下半年,社區黨委牽頭在未來小區院內注冊成立了全市首家城市社區合作社——社區微工廠。現有春星服飾、串珠、面塑、布老虎等5家企業入駐,涵蓋編結、雕塑、布藝、縫紉等4類項目6種工藝,可以滿足不同群體對手工活的多樣需求。
早上,年輕的寶媽們把孩子送到小區托育園或者向日葵親子小屋,步行幾分鐘就可到微工廠內上班,時間自由度高、工作彈性大,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因生育帶來的困難和壓力,實現托育就業兩不誤。“我在這里工作已經3年了,這里不用坐班打卡,想干活就來,按件結算工資,既有了收入也不耽誤照顧孩子,非常適合我們。”在微工廠工作的田雙對記者說。
截至目前,社區微工廠共解決靈活就業居民128人,保障她們每天70-100元的收入。讓她們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能實現自我價值。
為積極構建生育友好就業環境,去年12月份,市計生協聯合市人社局、市婦聯出臺《關于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的通知》,將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家庭健康和優生優育指導等特色服務嵌入政策體系,打造“就業+托育”雙保障機制。截至目前,全市已開發設置“媽媽崗”7600余個,構建起“就業有保障、企業得發展、家庭更幸福”的多贏格局。
濱城區文匯社區托育服務“3+”模式,是濱州市探索托育多元供給、構建生育友好社會的具體實踐和有益嘗試。“濱州市將聚力推進人口發展支持體系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優化服務環境,打造‘濱有善育’品牌,滿足群眾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幼有優育的美好期盼。”濱州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市計生協黨支部書記單麗君說。
來源:濱州市衛健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