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中院發布毒品犯罪案件審判白皮書和依法嚴懲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6月25日上午,在第38個國際禁毒日即將到來之際,為全面反映青島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審判情況,剖析近年來毒品犯罪動向和特點,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2025年第九場新聞發布會,發布青島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審判白皮書(2015—2025年)和依法嚴懲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近年來,青島法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以及上級法院關于禁毒工作的決策部署,切實履行刑事審判職責,將毒品犯罪案件審判工作作為法院重點工作,始終依法從嚴懲處毒品犯罪,完善禁毒聯動工作機制,不斷提升禁毒綜合治理效能,為全面深入推進禁毒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白皮書顯示,2015年6月至2025年5月,青島毒品犯罪案件數量及占全部刑事案件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近十年,青島兩級法院一審審結毒品犯罪案件6903件8263人,其中青島中院審結185件504人;青島中院二審審結毒品犯罪案件908件1476人。近十年,青島每年毒品案件數量從2015年的2148件降為2024年的51件,年均降幅32%;毒品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比例從2015年的25.36%降為2024年的0.73%。特別是2020年以來,隨著禁毒治理措施積極推進,傳統毒品犯罪鏈條被有效切斷,毒品犯罪案件數量大幅下降。
毒品犯罪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罪名較為集中。近十年,青島法院判處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占毒品犯罪案件總數的56.83%,其中絕大多數為販賣毒品罪,判處容留他人吸毒罪占毒品犯罪案件總數的38.93%,判處非法持有毒品罪占毒品犯罪案件總數的3.62%,以上三個罪名占全部毒品案件總數的99.38%。二是涉案群體出現年輕化趨勢。隨著新型毒品犯罪數量增加,毒品罪犯年齡趨于年輕化,涉新型毒品犯罪人員三十五歲以下青年人占80%以上。三是毒品類型由傳統毒品向多品類新型毒品演化。新型毒品層出不窮,偽裝性、迷惑性強,有的新型毒品以電子煙油、糖果、爆米花、奶茶飲料等形態出現,對青少年極具誘惑性,社會危害不容忽視。四是利用網絡販毒活動突出。毒品犯罪分子利用網絡通聯工具商談交易,通過線上支付平臺支付毒資,通過快遞郵寄交付毒品的網絡販毒模式已成常態。五是毒品次生犯罪危害嚴重。因吸毒誘發的殺人、傷害、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次生犯罪頻發,嚴重危害社會安全和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六是農村地區出現毒品蔓延。青島法院審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類案件28件,數量僅次于非法持有毒品案件,且近年來呈增漲趨勢,毒品末端犯罪也有向農村地區蔓延趨勢。
針對毒品犯罪趨勢和特點,青島法院突出打擊重點,依法從嚴懲處大宗毒品犯罪分子、毒梟、職業毒犯、毒品再犯等;依法嚴厲打擊利用、教唆未成年人實施毒品犯罪或者向其販賣毒品犯罪,以及引誘、教唆、欺騙、強迫、容留未成年人吸毒犯罪,給予未成年人關愛和保護;依法懲處零包販賣毒品以及容留他人吸毒等末端毒品犯罪,切斷毒品蔓延渠道。近十年,青島兩級法院毒品犯罪案件被告人重刑率23.07%,依法保持打擊毒品犯罪高壓態勢。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預防和減少毒品犯罪發生。加強審判規范化建設,始終堅持程序正當、證據裁判等基本原則,嚴格落實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規定的各類證據審查判斷要求和采信規則,注重綜合評判證據,嚴格把握毒品犯罪案件證明標準,確保案件審判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注重剝奪涉毒罪犯再犯經濟能力,加大財產刑判處力度,對涉毒犯罪分子判處罰金刑3600余萬元,加大財產刑執行力度,依法懲處涉毒洗錢和窩藏毒贓等下游犯罪,確保“打財斷血”全面徹底。
青島法院充分發揮禁毒職能作用,完善多方聯動禁毒工作機制,積極參與禁毒綜合治理。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筑牢禁毒防線。統一裁判尺度,凝聚司法共識,形成禁毒工作合力。推動禁毒綜合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對毒品案件進行庭審直播和公開宣判,增強全社會識毒、拒毒的意識和能力,深入學校、社區等開展普法宣傳,針對新型毒品犯罪人員年輕化趨勢,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為獵奇涉毒,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宣傳,引導公眾自覺抵制毒品,營造全民參與禁毒濃厚氛圍。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白皮書、典型案例,組織集中宣判等,彰顯人民法院嚴厲打擊毒品犯罪、堅決遏制毒品蔓延的決心。充分發揮司法建議作用,促進完善禁毒防控體系,針對毒品犯罪案件審判過程中發現的新趨勢、新動向及社會治理中存在的漏洞,及時向有關職能部門、單位發出司法建議。
為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警示和教育作用,青島中院發布八個依法嚴懲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涵蓋販賣毒品罪、運輸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罪名,涉及傳統毒品甲基苯丙胺、新型毒品合成大麻素及列管麻精藥品等多種毒品類型,提醒社會公眾抵制毒品侵害,警示毒品違法犯罪人員,任何涉及毒品的犯罪行為,必將受到法律嚴懲。(時滿鑫 朱本騰)
來源: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