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上風電:一個項目落地一條產業鏈

山東能源新能源集團渤中海上風電G場址一期工程
最近,山東海上風電領域捷報頻傳:5月31日,山東能源新能源集團渤中海上風電G場址一期項目一次性全容量并網,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海上風電基地U場址一期450MW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目前,山東已建成全容量并網海上風電場13個、總裝機容量5214兆瓦,裝機規模位居全國前三。
風電裝備是山東新能源裝備標志性產業鏈的細分產業鏈之一。目前,山東正積極推進標志性產業鏈的塑強工作,實施“十鏈百群萬企”融鏈固鏈行動。記者注意到,隨著上述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相配套的風電裝備產業園也落在了項目所在地。齊魯工大(山東省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山東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了風電項目做依托,一批國內一流企業隨產業園建成而落地,整條風電裝備產業鏈也就順理成章地植根當地,最終促成山東海上風電產業的成功融鏈固鏈。
項目與產業基地的聯動
據了解,上文提到的一次性全容量并網的山東能源新能源集團渤中海上風電G場址一期項目,位于東營市東部海域,共安裝有35臺10兆瓦、4臺12.6兆瓦風機,項目一次性建成總容量900兆瓦的兩座海上升壓站,還有一座陸上集控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風電機組、塔筒、樁基東營本地化率達90%以上。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海上風電專用碼頭
原來就在項目不遠處的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一座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近年來,東營市依托自然稟賦,大力發展海上風電裝備產業,通過高標準的規劃建設,將該園區打造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長、配套最全的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最近,該園區更是投資6億元新建海上風電專用碼頭,共有兩個一萬噸通用泊位,設計年吞吐量65萬噸,主要針對風電大件外運;同步建成了亞洲最大、全球第二的“海上風電大型機電傳動系統研發測試中心”及省內唯一的“大型風電葉片測試基地”,已經實現了由園區的生產、運輸、吊裝作業到最后的裝船出海的整個過程,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無獨有偶,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海上風電基地U場址一期450MW海上風電項目附近就是乳山市經濟開發區,該開發區也有一座海力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據乳山市經濟開發區提供給經濟導報記者的資料,該基地計劃總投資20億元,主要生產海上風電單樁、套籠、升壓站等海上風電設備。項目一期占地面積132畝,已于2023年4月開工,2023年12月正式投產,擁有年產120套8MW及以上單樁的生產能力。
截至2025年初,該基地已完成了包括上文提到的國電投U場址在內的多個項目,還完成了三峽大豐H8-1海上項目、山東能源渤中B1項目的單樁及套籠生產。
作為能源領域的專家,周勇提到,近來山東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多在項目所在地配套有裝備產業基地:除了上文涉及的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海力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外,還有煙臺蓬萊風電母港項目及配套的蓬萊海工產業園、惠民中西部風電項目與配套的惠民縣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上述四個配套基地,也被業內公認為山東的四大風電裝備產業基地。
周勇認為,這種布局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大型裝備制造和集成靠近應用市場布局,形成長期的市場服務能力,并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就業。
企業落戶助力融鏈固鏈
記者之所以采訪海上風電項目,是因為該領域已被認定為新能源裝備標志性產業鏈的子產業鏈之一。而且憑借上述四大風電裝備產業基地的發展,海上風電產業鏈規模也是穩步壯大,上海電氣、明陽智能、遠景能源等整機制造企業相繼落戶山東,并實現部分整機產品下線,帶動配套產業穩步發展。
周勇表示,落戶本土的上述企業,不僅為周邊風電項目配套,更為山東風電裝備產業鏈填補了空白。
根據乳山市經濟開發區提供給經濟導報記者的資料,落地乳山的海力風電的母公司——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海上風電塔筒、單樁、導管架、升壓站、漂浮式基礎生產制造的頭部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海上風電配套制造供應商之一,其生產的單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35%以上,居行業領先地位。
此外,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已簽約落地中船海裝、金雷重裝等35個產業鏈項目,還有天能重工、江蘇海力、洛陽雙瑞、中船海裝、上海電氣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目前,該產業園從纖維樹脂到葉片,從樁基、主軸、塔筒再到風電主機,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加速集聚,基本構建起了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的產業鏈條。
蓬萊海工產業園
值得注意的是蓬萊海工產業園,中國“500強”、上海電氣集團投資的上海鍋爐廠高端裝備制造基地項目正在該園區建設中。據了解,上海鍋爐廠直接客戶包括萬華化學、裕龍石化、東明石化、中集集團、中石化、齊魯石化等多家省內外企業,其上級集團兄弟公司——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早已在蓬萊海工產業園落戶風電主機項目。蓬萊方面認為,伴隨著一系列合作鏈條不斷成長,當地化工與海工“雙產業鏈”的發展遠景委實可期。
周勇認為,為項目配套相關的產業園區,是山東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的一大特點。隨著產業園區的不斷完善,不僅項目的推進得以保障,園區也會形成一整條風電裝備產業鏈。再加上企業合作鏈條的不斷延伸,落地園區的企業將植根當地,山東的海上風電產業也將實現融鏈固鏈。
在周勇看來,山東要實現碳中和目標,能源綠色化是關鍵核心和主要部分。目前,一些歐洲沿海國家正壓減陸地風電、擴增海上風電,繼而向遠深海進軍,這是風電發展的國際大趨勢。“時下,山東要發揮環渤海和黃海的區位優勢,持續保持發展海上風電的戰略定力,并形成具有戰略意義的風電裝備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他表示,“未來,則要建成兼具確定性、擴張性的本地風電市場。”(杜楊)
來源:大眾新聞·經濟導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