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峽山:繪就精神文明建設新畫卷

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召開,濰坊市峽山區岞山村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近年來,峽山區將生態優勢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大力推動文明觀念入腦入心,一幅生態美、鄉風淳、生活富的新時代畫卷,正徐徐鋪展在峽山這片生態大地上。
“以前婚喪嫁娶講究排場,大家壓力都不小。現在村里紅白理事會幫著操辦,花銷少了、壓力小了、風氣正了。”岞山村村民王瑞磊說道。鄉村要振興,鄉風要文明。峽山區將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扎實推進深化移風易俗突出問題綜合整治工作,常態化開展“深化移風易俗 倡樹文明新風”文明實踐宣傳活動,年均50場次,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倡導文明婚俗 弘揚時代新風》等宣傳資料30000余份,拍攝《移風易俗快板書》《移風易俗大家談》等接地氣、傳播力強、群眾喜聞樂見的短視頻,讓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文明新風吹遍生態峽山。
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質增效、提檔升級,近年來,峽山區整資源,固陣地,延伸文明實踐“服務鏈”,全力構建“1+4+N”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網格,即1個實踐中心、4個實踐所和N個實踐站,形成了集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體,實現了“群眾在哪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美好愿景。峽山區充分發揮文明實踐陣地優勢,舉辦“水墨丹青·文潤峽山”書畫大賽、“弘揚特色文化 講好峽山故事”征文比賽等,進一步傳承弘揚峽山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孝廉基因、盧志英革命烈士的紅色基因、峽山水庫的創業基因、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的創新基因“四種基因”,聚焦“五為”積極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將暖心服務送到群眾身邊,依托生態優勢,培育“生態新語”特色宣講品牌,推動黨的政策方針“飛入尋常百姓家”。
“之前這是個大垃圾堆,我通過公眾號反映了問題,沒幾天就解決了!”甘棠社區居民王守堂指著一處干凈整潔的場地說道。文明創建不是“獨角戲”,而是全民“大合唱”。峽山區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通過媒體平臺開展“我為城市管理獻一計”金點子征集活動,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及時解決群眾訴求并發布四批“金點子”回復,切實做到事事有回應。現階段,轄區內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場經營秩序、居民素質等有了顯著提升。
隨著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深入推進,文明新風吹遍城鄉,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峽山區將持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生產園區、生活社區、生態景區‘三區同建’進程中,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讓文明之花在更多角落絢麗綻放。”峽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峽山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