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博物館+”消費場景!“五一”假期山東小眾博物館出圈

“文博熱”“奔縣游”升溫,去博物館看展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每到節假日和旅游高峰期,山東博物館、孔子博物館等省內熱門博物館“一票難求”,這個“五一”假期,許多游客和市民將目標轉向相對小眾的博物館。
前不久,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頒獎活動在青島舉行,讓這座“世界電影之都”備受關注。“五一”假期,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循著光影印記走進青島電影博物館開啟探索之旅。
青島電影博物館。
館內正在舉辦的“青島與中國電影120周年”主題展,以“山海之間,光影百年”為主線,數百件珍貴展品有序陳列,將青島與中國電影的故事娓娓道來。1905年青島首次放映電影的亨利王子飯店音樂廳,韻味十足的勝利電影院,曾經熱鬧非凡的農村露天電影場……置身于這些復原的場景中,游客們沉浸式感受電影藝術的魅力。“展覽既有歷史厚重感,又有科技互動性,孩子特別喜歡其中的配音區,舍不得走。”來自南京的馬女士表示。
5月2日中午,與牟氏莊園一路之隔的棲霞市地質文化奇石博物館迎來客流高峰。一塊用靈璧石制成的“磬石琴”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游客拿起石錘敲擊石塊,就可以敲出一首曲子。二樓的“太空隕石展”備受小朋友們喜愛,在這里既能學知識,又能穿太空服拍照。
棲霞市地質文化奇石博物館。
該館收藏了全國各地近百個石種的2000余件奇石,現為3A級景區。“奇石博物館在全國屬于小眾類型,可以加深游覽者對中國地理變遷的了解,深受奇石愛好者喜愛。”棲霞市地質文化奇石博物館館長王良介紹。
如果說大館是頂級國寶的“群英薈萃”,那么中小博物館則蘊含了更多歷史細節,是“文明拼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小博物館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睞,除了藏品本身的稀缺性,還得益于博物館在藏品資源挖掘、技術應用以及發展模式等方面的不斷創新。
“五一”假期,膠州市高鳳翰紀念館舉辦“非遺零距離墨畫識陶鬹——劉錦波黑陶作品展”。高鳳翰是清代書畫名家、“揚州八怪”之一。60多年前,專家從高鳳翰的一幅畫中得到線索,發現三里河遺址,填補了膠州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資料的空白。“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劉錦波潛心復原了遺址蘊藏的黑陶技藝,并將展覽辦進了高鳳翰紀念館,豐富了該館的展陳內容。
“博物館+非遺”模式的創新,讓游客看到了歷史文化跨越時空的呼應,也感受到傳統技藝在當代匠人手中的傳承。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孫展表示:“我們將繼續支持非遺走進大眾視野,讓傳統歷史文化煥發活力。”
復古水晶吊燈、雕花旋轉樓梯、黑白老照片墻、手寫商業票據……5月1日,濟南開埠博物館開門試運行,截至當天17時,超過1700人次進館參觀。游客中,既有上了年紀的本地市民,在老地圖、老照片、老物件中找尋熟悉的記憶;又有外地游客,前來打卡感受城市歷史文化。
濟南開埠博物館。
除了基本陳列,該館引入了泉水書房、老字號、創意餐飲、全球展覽快閃店等新業態。參觀完畢后,游客還可以到旁邊的中山公園游覽休閑,或乘“紅墩墩”小巷公交穿行老商埠街區。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市重點推介的“五一熱門旅游打卡地”,開埠博物館通過沉浸式展陳空間與活化展示,讓觀眾在歷史場景中感受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蘊,有望進一步推廣商埠文化IP,成為激活城市文旅活力的新引擎。
山東是博物館大省,截至2024年底,全省備案博物館達800余家,博物館總量、一二三級博物館數量等6個指標均居全國第一,區縣級以下的博物館和專題博物館體量巨大。隨著“文博熱”向下沉市場涌動,這些中小博物館迎來空前機遇。“未來,中小博物館通過創意熱點制造、敘事空間營造,以及數字技術互動,可以強化對地方文化的展示與傳承,不斷拓寬博物館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培衛表示。(張九龍 鮑福玉 宮小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