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護特高壓的“電網機長”

“再近點,注意機器人方向……斷股已經修復好了,今天我們用大載重無人機配合自主研發的地線修補機器人,帶電修補鄒蒙線地線散股的缺陷。”4月26日,李敏和同事在500千伏鄒蒙線#107塔用無人機加機器人修補地線。
李敏在測試無人機掛拆接地線裝置現場應用。張進攝
李敏,國網山東超高壓公司輸電檢修中心輸電運維三班班長,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齊魯大工匠、國網楷模、全國技術能手、國家電網公司勞動模范獲得者,擁有超特高壓帶電作業、無人機電力巡檢兩大專業的高級技師,入選中華全國總工會“大國工匠”培育工程。
從電網“小白”,到省內特高壓帶電作業第一人,再到無人機智能巡檢電網“機長”,李敏用一心登高的奮斗,寫就了特高壓巡檢的創新之路。
山東1000千伏帶電作業第一人
2011年,畢業于三峽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李敏,進入國網山東電力超高壓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工作。也是在這一年,他的師傅王進完成了世界首次±660千伏銀東直流線路帶電作業。李敏受到師傅王進的感召,憑借著扎實的理論基礎,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隨后師徒二人翻山越嶺、用望遠鏡仔細觀察超特高壓線路,爬塔走線、帶電消缺。
師傅王進正在叮囑李敏帶電作業注意事項。徐可攝
在開展帶電作業時,李敏要爬上30米高的鐵塔,以最快的速度進入電場,還要以規定的技術動作完成近半小時的工作任務。李敏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爬塔、走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和身體素質的提高上。
“那時候,做夢都是上山下山、腳不沾地,一天天泡在高壓線上。”李敏回憶著初入職場的經歷感慨道。靠著不怕苦的韌勁兒,他獲得了全國、中央企業、全國電力行業、國家電網公司以及國網山東電力共5級“技術能手”稱號,實現了涵蓋帶電作業和無人機巡檢專業的“技術能手”大滿貫。
隨著山東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速,堅強可靠的大電網支撐愈發重要。2017年12月,1000千伏泉樂線83號鐵塔上發現一處間隔棒的子導線線夾損壞。李敏主動請纓,作為等電位電工采用“吊籃法”進入等電位,完成了帶電消除缺陷作業。李敏成為山東省1000千伏帶電作業第一人。
同事和李敏共同慶祝成功完成山東省首次1000千伏帶電作業。徐可攝
參加工作以來,李敏累計爬塔3000余基,相當于30座珠峰的高度;走線2000余千米,超過北京到廣州的直線距離;完成重大缺陷帶電消除120余次、作業時間超過500小時。
國家電網公司首批無人機飛手
2014年11月,山東省首個特高壓工程——錫盟—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開工,拉開了山東特高壓工程建設的大幕,山東成為全國特高壓建設的主戰場。隨著山東特高壓電網的大規模投運,線路里程成倍增長,桿塔高度越來越高,傳統的“望遠鏡看、小本子記”的這種線路巡視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巡視需求。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敏參加了山東電力無人機巡檢培訓班,經過系統的學習,李敏意識到,無人機技術的應用必將為輸電專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面對一個全新的專業方向和無數未知的挑戰,他毫不猶豫的選擇從零開始新征程。
“當時,周圍的同事都不看好無人機巡檢,也不理解我從帶電作業轉行到無人機巡檢,家人也不支持。”彼時的李敏已經是公司帶電作業技術骨干,但他并沒有止步于自己的“舒適區”。從熟悉的帶電作業領域到未知的無人機巡線領域,盡管在這一過程中,遭受了諸多質疑,李敏卻在師傅的鼓勵與支持下,毅然決然地投身于無人機巡檢領域的探索。
網上學習最新的行業前沿訊息,分析各種型號無人機的性能參數,參加各種行業講座,李敏像一顆種子一樣汲取著大地的養分。“我很看好無人機巡檢這個專業,我堅信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在線路運檢專業的應用將變得更為廣泛和深入。”李敏對無人機應用的信念從未動搖。
“公司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而且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李敏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但剛開始確實很難,我們去拍絕緣子,拍攝距離總是控制不好,離遠了看不清,近了又怕影響線路安全。”李敏對剛開始接觸無人機巡檢的經歷記憶猶新。
為了盡快掌握無人機操作技能,李敏放棄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從零基礎開始,在電腦上練習模擬器,一練就是幾個小時,那段時間像著了魔一樣,然后操作小的兒童玩具飛機,最后接觸電力巡檢的多旋翼無人機,每天腦海中時刻想象著無人機的飛行姿態和路線。他很快成為了團隊中“手感”最好的飛手。2013年,李敏如愿取得了無人機直升機機長資格證書,成為國網山東電力第一批無人機操作員之一,也被教練稱為最勤奮和具有操作天賦的人。
李敏刻苦訓練無人機操控技能。徐可攝
憑借多年積累的帶電作業的硬核經驗,逐步提升了拍攝清晰度,優化了無人機飛行路徑。他手中的“武器”從望遠鏡變成無人機,擴大了巡線覆蓋面、提升了查找缺陷的效率。
無人機巡檢實現從“用眼看”到“動手干”的跨越
隨著電網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工操控無人機巡視的效率,也逐漸跟不上線路里程的增長速度。李敏和團隊再次踏上了創新的征程。
2018年,他帶領團隊,對全省范圍內的145條、1.16萬千米的特超高壓線路進行掃描建模,研發出了一套“基于激光建模的無人機自主巡檢”技術,在500千伏聊長線,成功完成了國網首次無人機自主巡檢現場測試。
自主巡檢帶來量質提升,隨著而來的是每天拍回來大量的照片,人工審圖壓力大,為了快速查找缺陷,李敏帶領團隊建立百萬級圖像樣本庫,分級處理缺陷隱患,利用算法進行缺陷隱患智能識別訓練,最終研發了無人機圖像智能識別云平臺,讓無人機搭上“人工智能快車道”。
在刷短視頻的時候,李敏看到無人機在噴射農藥和物流配送,創新的火花再次迸發,能不能讓無人機代替人工開展作業呢?
李敏和同事們嘗試改進照明燈、噴火器、絕緣子檢零儀等工具,將它們掛載在無人機上,讓無人機具備喊話、照明、噴火等多種功能。2020年,李敏和同事創新“一控六機”自主巡檢模式,應用無人機噴火、激光除異物、紅外測溫、傾斜攝影、激光掃描、帶電檢修等技術,讓線路綜合巡檢效率較人工巡檢提升6倍。
2020年李敏和同事創新“一控六機”自主巡檢模式。張進攝
2021年,李敏帶隊選定特高壓站和密集通道的4處位置部署無人機機巢,規劃25條巡檢航線,推動機巢網格化自主巡檢落地應用,作業人員在監控室就能遠程操控無人機按指令開展巡檢作業。
“我干了6年的超特高壓帶電作業,知道這活兒有多累,作業人員的體力與精力,應當投入到消除電力缺陷上,而不是耗費在攀爬鐵塔上。”
2022年研發“無人機+導線掛架+電動升降裝置”的帶電作業新模式,實現上導線“一鍵升降、地面直達”,省去了爬塔和走線時間,用最少的人員、最短的時間、最小的體力消耗完成等電位作業。
2023年3月,可視化巡視發現1000千伏泉樂線掛了一只風箏,由于當天風力較大,風箏在空中隨風飄蕩,激光炮難以瞄準風箏線。這隨時可能引發短路跳閘,需要緊急開展帶電作業摘除。在大家期盼的眼神中,李敏沉著的操縱無人機搭載噴火裝置升空,無人機精準懸停在線路下方,火舌瞬間熔斷風箏線,僅用10分鐘便完成作業,無人機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清障員”。
李敏在調試無人機+鐵塔掛架智能應用設備。隗茂春攝
緊隨國網山東電力公司全員、全域、全速創新的步伐,2024年,李敏加入“進·新”創新團隊,開展技術研發。目前,正和團隊一起研發基于無人機的多功能載荷應用裝置,讓無人機具備絕緣子檢零、地線修補等多種檢修功能,真正實現了無人機從“用眼看”到“動手干”的巨大跨越。
李敏工作的十四年,正趕上了中國特高壓電網的大建設大發展。十四年間,他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一項項突破,累計取得8項“首創”性成果,獲得14項省部級以上創新獎項和26項國家專利授權,1項研發成果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職工補助項目,實現了線路巡檢由“人巡”到“機巡”再到“智巡”的創造性、革命性的轉變。
一心向黨、一心為民、一心登高,一心實干,國網山東電力的“電網機長”李敏,正在用奮斗點亮萬家燈火,用科技開啟電網無人機“智巡”新時代,繼續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向新而變,向高而攀!(郭軼敏 王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