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齊魯最美職工”楊慶山
提起鹽堿灘,去過的人都知道那里無論是林木還是莊稼都很難存活。但有一位年輕人自2003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開始,卻毅然決然向這一世界性難題發起挑戰,致力于鹽堿地改良和利用,執著造綠鹽堿灘。他就是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鹽堿地造林試驗站副站長楊慶山。
17年來,楊慶山堅守理想信念,積極投身鹽堿灘地優良品種培育和改造。他常年堅守在試驗生產一線,先后主持和參與山東省重點研發項目、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12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行業標準、山東省地方標準11項,榮獲多項省部級獎勵。
2003年,剛參加工作的楊慶山,一到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東營分院和壽光試驗站就被當時的荒涼和閉塞嚇住了。但他沒有退縮、逃離,反而更加堅定了心中夢想。就是這一份執著,讓他堅持了下來。時至今日,試驗站依然是交通不便、物質匱乏、住房簡陋、生活單調,讓年輕人難以安心。然而在堅定的理想信念引領下,楊慶山牢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腳踏實地致力于鹽堿地改良和生態修復。
在2018年和2019年遭受臺風“溫比亞”和“利奇馬”影響時,東營分院和壽光鹽堿地造林試驗站遭遇嚴重澇災。楊慶山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顧大家,在齊腰的洪水中,帶領試驗站全體同事頂風冒雨,堵缺口,搶排澇,用最短時間排出基地積水,保住所有試驗苗木沒有任何損失。而他自己家里的地下室因為長時間積澇,造成家具、衣物和妻子開店的貨物泡壞泡爛。而在“利奇馬”臺風搶險救災的關鍵時刻,家里的父親又腦梗住院,他不得不將護理工作交給家人來承擔。父母養老,孩子上學......所有家庭問題這些年來基本都由妻子來承擔......每每想到這些,他總是心生愧疚和感激家人給予的理解和支持。
工作至今17年里,長期在基層的工作經驗的積累以及長期扎根基層干好基層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促使楊慶山不斷地創新驅動技術發展。他圍繞耐鹽植物選育、栽培技術研究和鹽堿地改良領域,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參與培育了一系列林木新品種和良種,不斷提升鹽堿地造林水平。目前通過審定并且發證的植物新品種有17項,山東省林木良種7項。在鹽堿地區重點推廣的“魯檉1號”檉柳、“鹽柳”“渤海柳2號”2個柳樹品種。“魯檉1號”檉柳在濰坊濱海新區試種試驗成功,解決了該地區海堤綠化無樹可選的技術瓶頸。目前已經長到6米多高。原國家林業局趙樹叢局長和時任山東省趙潤田副省長視察該試驗林和海堤綠化給予高度評價。作為“魯檉1號”培育人和該試驗的造林技術支撐專家他深感自豪,為自己作為基礎科研人員能為重鹽堿地區綠化造林增添樹種和自己多年總結的配套栽培技術大面積應用而感到有很大的成就感。目前“魯檉1號”檉柳在寧夏、遼寧、內蒙、天津等14個省、市推廣,累計推廣面積20余萬畝,極大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也為當地就業和精準扶貧工作帶來近20億元經濟產值,深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新時代、新作為、新擔當,作為新時代林業科技工作者要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作為林業人,楊慶山“學于林,用于林”,擔任省林科院鹽堿地造林試驗站副站長以來,和同事們一起長期參與東營、濰坊、濱州等市的生態林場建設和造林綠化工作,積極為科技興林、振興鄉村提供技術服務。他深入田間地頭,走到人民群眾中間,耐心講解林業實用技術和新品種的推廣經驗,義務給周圍的苗圃、林場等單位提供技術指導,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撐,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以往的奮斗姿態,低下頭、彎下腰、肯流汗、踏實進取腳踏實地干好林業科研工作和林業技術推廣工作,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王瑞良)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