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廣州審議通過《廣州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提出見義勇為獎勵標準為1萬元至100萬元,保安員、輔警等負有約定義務的人員也納入獎勵范疇。
在現實中,見義勇為面臨復雜的情境。扶危濟困可能連帶自己陷入險境,難以自拔,甚至付出生命代價。各地出臺獎勵辦法保障見義勇為人員,在部分人看來,是以金錢物質為回報,“低估”了道德。然而,若無視風險,刻意拔高道德,讓英雄流血又流淚,則會摧毀美德的現實根基。
廣州市出臺《辦法》,落實對見義勇為的精神、物質獎勵和社會保障,并加大對見義勇為人員事跡宣傳,設置最高100萬元獎金以示嘉獎,為見義勇為者提供充分保障,免除了見義勇為的后顧之憂。
作為制度設計,《辦法》將保障“固定”下來,比如見義勇為行為誰來認定,認定之后哪些主體實施獎勵,整個過程如何統籌,為見義勇為受傷人員開辟救助救援“綠色通道”,規定因見義勇為造成的誤工可視同出勤。
《辦法》明確保安、輔警、治安聯防員、交通協管員等與違法犯罪者搏斗,可認定為見義勇為。盡管這類群體,在面臨違法犯罪行為時,或實施搶險、救災、救人行為時,存在約定義務,但他們更多是負責協調,比如盡快報警,由公共部門介入。他們的角色不等同于警察、應急救援隊伍,其處置風險能力也受到限制。因此,他們在處置危機時的責任是相對有限的。
出臺獎勵和保障辦法,將見義勇為從單純的道德評價中拉出來,呼應了現實需要。將“救不救”轉化為“怎么救”,旨在提倡量力智為,有效施援。
如今,類似廣州這樣的《辦法》出臺,在地方立法層面細化了對見義勇為的鼓勵支持。兩會期間,最高法公布了對“老人與兒童相撞離開遇阻猝死案”的審理原則,判決阻攔者不擔責,鼓勵見義勇為,這種司法原則合乎人情法理,平衡了法律與社會效果。立法、司法明確對見義勇為行為的保障,為見義勇為者卸下了精神壓力、物質負擔。
近日,四川空調小哥徒手爬窗救下6歲女孩的見義勇為事跡持續感動刷屏,最后他本人還受到“一套房獎勵”。可以說,只有不遺余力呵護見義勇為的行動,美德才能得到滋養和傳承。(白毅鵬)
山東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 7月8日晚上,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召開第五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詳細】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不負韶華,為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山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詳細】
韓正: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記者齊中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6日在濟南主持召開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詳細】